省考公考交流群:374011272! k1 j z' L$ a1 D; w4 s. n$ l0 @$ r& x
" L! w- p5 z$ Y' @; ^! _, S2017广财大国考笔试课程
6 x/ [- q. e7 h. R! n( `系统精讲:8月23-9月1日(巩固基础,行测申论可单报)0 d" t3 F' D; K- R
专项突破:9月10-25日(夯实基础,行测申论可单报)1 u9 i1 ~- P! H' T9 X! h
更多新的课程时间可见http://kc.offcn.com/general/296/36799/
5 E/ C8 q% A7 z2 P( B5 h. ]# E; T1 n* H; w8 m* H# X( V5 B: o
另,活动课程:国考笔试名师点睛班,仅19.9元。4 J# {( w' |1 w# |/ Q
报名链接:http://kc.offcn.com:85/p_1290442_103_2070887.html
. a5 i9 P2 _0 x) }5 g' X/ j2 v, x: r# y' Q8 _' r
- _ q7 M6 J \7 Z- o/ |一、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 例1: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,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: 甲说:“这五个人都有嫌疑。” 乙说:“老陈不能逃脱干系,他有嫌疑。” 丙说:“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。” 丁说:“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。”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,那么以下哪项为真? A. 甲推测正确,老陈最有嫌疑 B. 丙推测正确,老陈没有嫌疑 C. 丙推测正确,但老陈可能作案 D. 丁推测正确,老陈有嫌疑 中公解析:这道题目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题目。我们可以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题。首先把甲乙丙丁这四人的讲话内容转换成直言命题的标准形式,然后我们会发现甲和丙说的话分别是:“所有是”和“有些非”互为矛盾关系,必然一真一假。由“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”,则乙和丁说的必为假。如果乙说的为假,则老陈没有嫌疑。如果丁说的为假,则五人中没有人作案,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。 二、反对法解真假话问题 例2: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: (1)班长通过了; (2)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; (3)该班所有人都没通过; 经过详细调查,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。可见: A.该班有人通过了,但也有人没有通过 B.班长没有通过了 C.所有人都通过了 D.所有人都没有通过 中公解析:这道题目也是一道真假话题,但是把题干所给的三句话转换成直言命题标准形式后,我们发现其中并没有存在矛盾关系,而是存在了一组反对关系。其实单凭反对关系也是可以做出真假话题目的。在该道题目当中第一句话相当于“所有是”,第二句话相当于“所有非”,它们二者互为上反对关系,必有一假,由“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”,则第一句话一定是真的,进而可知第三句话为假,第二句话为真,所以答案选择第C选项。
" ^) Q: n4 \3 J/ g5 T& O
$ R1 Q/ @. Y- o$ ?: T: F Z更多公考信息请关注:中公教育备考网* C8 x( F4 E/ [8 E
" t6 b, Z6 `5 f点赞是一种鼓励,* b6 o0 y3 k4 Z. w
让小编持续不断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文章!
1 G' }6 Z5 ^) c* C, d8 t0 k分享是一种胸怀,
9 q( v6 B& R3 Q& Y& w3 f因为强者相信自己即便信息共享仍能取胜!
/ S4 E! X i5 x' d6 {推荐是一种风度,
1 I( |: d# c0 }3 P0 p+ f0 f你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因帮助更多人而有意义!
0 ^/ g+ p3 u$ T+ f. g |